据南方都市报6月19日的消息说,由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紧急曝光,有大量家庭摄像头遭入侵你的家正被偷窥。其实现如今,很多人家里都装有智能摄像头。下载一个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可以随时用手机看看家里的情况。比如老人独自在家是否安全,保姆带娃是否尽责,有没有进小偷之类的。我们要给智能摄像头的主人们提个醒:除了你,可能此刻还有成百上千双陌生的眼睛,也在看着你家。而且记者在QQ搜索栏,输入"摄像头破解",跳出了众多相关聊天群。
记者随机加入了几个,发现聊天的内容绝大多数有关家庭摄像隐私,时不时会放出一些号称他人家庭摄像头拍下的画面。留意了一下,这些个智能摄像头的IP地址和登录密码是如何落入别人手中的?卖家提供的扫描软件,启动后它会源源不断地跳出IP地址,这种扫描是通过什么原理来进行的?有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依靠扫描器,用一些弱口令密码,做大范围的扫描。弱口令就是一些user或者admin。而对于这事情,质检总局则认为是智能摄像头八成存隐患。
也就是说,不光是个人购买的摄像头是这样,在用于城市管理、交通监测的公共摄像头中,也大量存在使用弱口令便可以打开的问题。因此,这类摄像头很容易被入侵。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在安装使用方面,家庭摄像头具有全新WIFI配置简单易用,与其他传感器联动,在智能摄像头支持视频录像、视频分享,支持云存储和本地SD存储;可以180度+140度双维度手动调节,既可充分保护隐私,也可灵活切换视野。此外对于手机成了互联移动生活的中心,而它也带动了衍生产品的发展,而智能家庭摄像头就是其中一员,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这是你的隐私被悄悄泄漏的关键。
在此之前,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发布关于智能摄像头的质量安全的风险警示称,已检测的四十批次中,三十二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用户监控视频被泄露,或智能摄像头被恶意控制等危害。另则问题在于日前像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智能摄像头品牌中随机挑选了两家,进行了弱口令漏洞分布的全国性监测。结果令人惊讶,仅仅两个品牌的摄像头,就有十几万个存在着弱口令漏洞。诸如像这些个事情里,其实非法截取个人信息构成犯罪。
那么,通过智能家用摄像头窃取他人隐私会触碰哪些法律红线?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而且,应该说这种个人的行踪轨迹,属于个人信息的核心内容。一旦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五十条以上,就已经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由此可见,对于家庭使用的摄像头与其它地方的不一样,其隐私性更强且隐私泄露带来的危害更大。不仅仅是家庭财产被盗的风险,更有可能带来人身安全的危害。毫无置疑,通过智能家用摄像头窃取他人隐私属于犯罪行为。
那么犯罪者会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国家法律是否有相关的规范呢? 毕竟像公民的隐私是受到保护的,同时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等资料也是法律重点保护的内容,如果有人对他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了侵犯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而截取家庭摄像头中的性行为进行展示的,制作、传播到一定数量,就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传播者因此牟利,并达到一定数量,将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或者说,在对于如何安全使用智能摄像头,不得不提醒使用这种摄像头,不要使用原始预设的、或过于简单的用户名与密码,而且要定期作出更换;对于摄像头不要正对卧室、浴室等隐私区域;并要经常检查,摄像头的角度是否发生变化;使用这些个摄像头时,也要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好习惯来,等等等等。所以在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如果将截取家庭摄像头中的性行为进行展示的,制作、传播到一定数量,就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传播者因此牟利,并达到一定数量,将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这样一来,在根据相关法律里面,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诸如此类。